上海農業科技取得一項重大突破,能夠在貧瘠土地上實現高產且大幅減少
碳排放的節水抗旱稻,為保障糧食安全開辟了新路徑。在浦東新區川沙新鎮一片由廢棄廠房復墾、條件較差的“邊際土地”上,種植的“滬旱61”節水抗旱稻實現了平均畝產608.8公斤的佳績,甚至超過了當地水稻平均畝產水平。這種由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選育的稻種,整個生長期無需淹水,僅靠自然降水和少量灌溉即可生長,比傳統水稻節水50%以上。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因其非淹水種植模式,能極大抑制甲烷排放,
減排量高達97%。今年6月,
浙江嘉興一片千畝節水抗旱稻田產生的
碳減排量已成功上市交易,完成了國內首筆此類交易,實現了“糧食增產”與“農業減排”的雙贏,為全球水稻生產的綠色轉型貢獻了“上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