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如何安排
正如其他的改革項目,應對氣候變化,將由民間資本“唱主角”
對于這份宏達的
減排規劃,中國氣候變化事務首席代表解振華稱,總耗資超過6.6萬億美元(41萬億元人民幣)。
問題就來了,資金從何而來?
美國氣候變化特使Stern也表示,“中國預期不會使用公共財政支持其氣候目標,而很有可能通過采用新技術來吸引投資”。目前,官方并未宣布資金安排,但是從多部委的動作可看出端倪。
5月以來,國務院部署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提出要在
交通、環保、醫療、養老等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國家發改委迅速在門戶網站公布PPP推介項目,首批項目共計1043個,1.97萬億元的投資大單正靜待民間資本之手介入。在大名單項目中,環保類項目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占比超四成。
國家環保部規劃財務司司長趙華林6月表示,環保部最近嘗試建立國家環保基金,旨在提升資金利用的效率,同時也會增加投入資金的回報率。
那么,民間資本將投入多少?趙華林說,“政府帶頭出資建立環保產業的資金池,不僅要求放貸速度快,而且要低于銀行的利率,如此一來就會吸引不少亟需資金企業的關注。同時再兼顧好出資方的利益。這樣,政府撥款在資金池中就會起到加杠桿的作用,政府投入1億元能帶動地方或者社會資金10億元的資金流入。”
正如其他的改革項目,應對氣候變化,將由民間資本“唱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