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
低成本驅動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創新高
2016年全球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為2416億美元,與2015年相比減少23%。2016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138.5 GW(不包括大型水電),與2015年的127.5GW相比增長9%。
太陽光伏能和風能每兆瓦平均資本支出以美元計算下降超過10%。
可再生能源占全球
電力發電比重從2015年的10.3%上升到2016年的11.3%,避免了約17億噸二氧化
碳排放。
法蘭克福/內羅畢 –聯合國環境署、法蘭克福財經管理大學-聯合國環境署合作中心與彭博新能源財經今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隨著清潔能源技術成本的持續下降,盡管投資水平比去年下降23%,2016年世界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仍創紀錄增長。
《2017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趨勢報告》表明,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和廢棄物轉化能、地熱能、小水電和海洋能在2016年為全球電力增加裝機容量138.5GW,比2015年的127.5GW上漲9%,新增裝機容量大致相當于世界上現有16臺最大發電設施裝機容量總和。
用于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的投資大約是化石燃料的兩倍,相應的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占所有新增能源的55%,為迄今為止最高水平。可再生能源(不包括大型水電)的發電比重從10.3%上升到11.3%,避免了約17億噸二氧化碳排放。
2016年可再生能源總投資額為2416億美元(不包括大型水電),為2013年以來最低水平。投資水平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技術成本降低:太陽光伏能源和風力發電能源每兆瓦平均資本支出以美元計算下降超過10%。
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Erik Solheim指出:“超低成本的清潔能源技術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以更少的投入獲得更多收益”,“這種同時滿足盈利需求與群眾需求的局面將推動世界向更好的方向轉變。”
新增太陽能投資總額為1137億美元,與2015年的歷史最高水平相比下降34%,但是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增幅達到75GW的歷史新高。風能的全球投資額達1125億美元,同比下降9%,與此同時,風能新增裝機容量從去年的63GW下降到今年的54GW。
法蘭克福財經管理大學校長Udo Steffens在評論清潔能源領域創紀錄的收購活動(同比增漲17%到1103億美元)時指出,“投資者對現有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場的投資饑渴是世界向可再生能源發電轉型的強有力信號。”
雖然技術成本下降是導致可再生能源投資額下滑的主要原因,但是該報告也指出,中國、日本和部分新興
市場在可再生能源投資領域增長放緩,還有其他原因。
發展中國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資水平同比下降30%到1170億美元,發達國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資水平同比下降14%至1250億美元。中國結束了持續11年的上漲態勢,可再生能源投資水平下降32%到783億美元。
由于電力需求增長低于預期增長幅度,再加上拍賣和融資的延遲,墨西哥、智利、烏拉圭、南非和摩洛哥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資降幅均超過60%。約旦投資水平增長148%到12億美元,是少數幾個逆市上行的新市場之一。
由于美國開發商有意拖延工期以期從續期五年的稅收抵免
政策中獲利,美國可再生能源投資464億美元低于承諾投資額10%。日本投資水平下跌56%至144億美元。
彭博新能源財經顧問委員會主席Michael Liebreich指出:“曾經人們總問'可再生能源能否有一天在電網發電中具備競爭力?’ ”,“過去幾年技術成本大幅度下降,在越來越多的國家,風能太陽能能夠在無補貼的情況下為電網提供最低成本的電力,甚至在發展中國家也是如此 - 有時新能源技術成本甚至是傳統能源的一半。”
“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盡管可再生能源投資水平有所下降,但是其年均裝機容量仍在上升。現在政府可能不得不補貼天然氣廠以輔助其保障電網可靠性,而不必再補貼可再生能源。”
國際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最新數據表明,2016年,全球經濟產出增長了3.1%,而溫室氣體排放量卻能連續第三個年頭保持不變,主要因為全球在向可再生能源領域轉型。
從整體來看,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并沒有下滑。歐洲可再生能源投資在英國(240億美元)和德國(132億美元)的推動下同比增長3%到598億美元。離岸風電(259億美元)同比增長53%,占歐洲可再生能源投資規模主導地位,這得益于許多大型項目的發展,比如耗資57億美元,擁有1.2GW裝機容量的英國北海Hornsea項目。中國也在離岸風電上投資了41億美元,為迄今最高額。
另外一個積極的跡象是,在能源拍賣中,全球太陽能和風能的投標價格低到幾年前無法想象的地步。智利每兆瓦時29.10美元的太陽能標價以及摩洛哥每兆瓦時30美元的陸上風電標價在去年創下紀錄。
其他亮點
風電場和太陽能公園的資產收購額達到新高,為727億美元。
企業收購達到276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58%。
可再生能源規模偏小的領域新增投資情況喜憂參半。生物燃料下降37%到22億美元,為13年來最低。生物質能和廢物轉換能源穩定在68億美元,小型水電穩定在35億美元。地熱能上漲17%到27億美元,海洋能下跌7%到1.94億美元。
人們意識到在同一地點采用兩種不同技術,不僅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及電網連接,還可加強運維管理從而減少間歇式能源發電的不確定性。迄今為止全球有5.6GW“混合”項目已經建成或正在開發中。
印度在Ramanathapuram區建成的太陽能園區是世界上最大光伏項目(648MW)。
聯合國環境署簡介
聯合國環境署是全球領先的環境保護機構。聯合國環境署通過激勵,宣傳以及幫助國家與群眾在不危及后代生存環境的前提下改善生活質量,引領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促進多方的協作。聯合國環境署與政府、私營部門、公民社會組織以及世界其他聯合國實體和國際組織合作。為確保其全球實效,聯合國環境署有六個區域辦事處,一系列分區和國家辦事處以及不斷壯大的績優中心。
法蘭克福財經管理大學-聯合國環境署合作中心簡介
法蘭克福財經管理大學-聯合國環境署合作中心是法蘭克福財經管理大學與聯合國環境署之間的戰略合作機構。該中心致力于通過引導私營部門資金向可持續能源和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投資流動來促進全球能源供求必要的結構性轉變。該中心首要目標是通過結合研究,教育和項目實施的智囊團活動構建公私部門之間的橋梁。此過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于促使公共部門制定政策
法規和措施以減少私營部門(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私營部門)面對的現有投資風險,認知投資風險,以及其他由于缺乏清潔能源相關投資經驗而造成的投資障礙。通過與不同機構伙伴合作,該中心設計并實地評測新型金融工具,并實施為不斷增長的能源效率和清潔能源生產市場服務的尖端項目。
彭博新能源財經簡介
彭博新能源財經(簡稱BNEF)為推動能源系統轉型的決策者提供獨到的分析報告,工具以及數據。通過全方位基于網頁網路平臺,我們幫助客戶隨時有廣度有深度地了解能源領域各方面的發展動態。彭博新能源財經有200名員工,分布在倫敦,紐約,
北京,開普敦,
香港,慕尼黑,新德里,舊金山,圣保羅,新加坡,悉尼,東京,華盛頓和蘇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