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行業是目前國內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行業。”北京中創碳投科技公司副總經理郭偉告訴《能源》雜志記者,“而且發電行業的產品比較單一,排放檢測更便利。所以自然成為了首批進入碳市場的行業?!?/div>
根據中電聯發布的《中國
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0》,2019年全國單位火電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約838克/千瓦時。2020年全國火電發電量5.28萬億度,對應的是大約44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率先將發電行業納入碳市場,不僅是低成本減碳的重要途徑,而且可以推動淘汰低效燃煤電廠,促進發電行業的低碳轉型。
對于發電企業來說,
碳配額直接影響到發電量(收入)和成本,對企業在經濟效益上的影響更加直接,能有效地改變履約驅動的交易情況。而且考慮到發電行業碳排放的巨大份額,先進行發電行業的碳排放權交易,可以為未來全國更大范圍的碳排放權交易打下堅實的基礎。
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碳交易模式不同,中國沒有設定碳排放總量上限,而是建設了一個類似“排放績效系統”。這實際上給發電企業更多時間來采取措施減少碳排放強度。最終,
減排成本低的企業可以依靠自身技術措施減少排放;而減排成本高的企業只能少減排或者不減排,通過購買額度來實現減排目標。
在這一過程中,碳市場中自然就會涌現出大量的市場機遇,尤其是對于低碳、甚至是零碳的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