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入主白宮后不到1個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宣布正式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在此前一周,美國德州數百萬人遭遇“末日般”的嚴寒和大停電,造成不少平民傷亡。
2021年胡潤全球富豪榜公布,寧德時代的曾毓群以146%的財富增速,與李嘉誠和王興并列中國富豪榜11名、世界43名。2天后,中國A股新能源板塊股票在經歷了一路瘋漲后,一個上午就縮水了1000億元,但并沒有就此扼止股民拳拳投入之心。
馬克思說過,事物都是普遍聯系的。這些事件背后有我們看不見的紐帶,拉扯著事物朝著既定的方向發展。中國農歷新年前后,一系列發自《日本經濟新聞》的經濟報道在投資圈熱傳。日本記者根據各國機構和大學的公開數據進行估算,道出一個巨大商機:中美歐日都給出了
碳中和時間表,從2021年至2050年,四大經濟體如期完成碳中和目標共需投資約85萬億美元。
曾提出“第三次工業革命”概念的杰里米·里夫金,在《零碳社會》中預測:“碳泡沫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經濟泡沫。化石能源文明終結,新生態文明時代到來,世界政治和經濟秩序將發生巨變。”
英國節
碳基金在一份《氣候變化:掀起商業革命》的報告中稱,目前全球有近一半公司看到低碳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有1/3的公司對所面臨的巨大風險視而不見。發展低碳經濟與排斥低碳經濟之間約有1萬億美元價值波動幅度。準備充分、主動出擊的前瞻性企業有希望把企業價值提升80%,而定位不準、因循守舊的企業,則可能面臨淘汰的風險。
近年來,美國和歐盟發起了以新能源為驅動力的經濟革命,推動工業、制造業和服務業轉型發展。有研究預測,2015至2040年期間,美國僅純電動汽車的發展就可每年增加200億美元經濟產出,創造多達147000個工作崗位。
當綠色生產方式得到了全世界大多數人的認可,就意味著原來的生產方式面臨淘汰。誰能更早掌握新的生產方式,制定新的
市場規則,誰就將在下一個時代占領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