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免费日韩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2区,超碰在线94,亚洲男人的天堂网,日韩av免费在线观看

碳達峰與碳中和的百萬億生意

2021-4-17 19:21 來源: 財經五月花 |作者: 財經五月花

市場啟動:抓住最大商機


綠色金融在中國的實踐已有數年,其主要呈現形式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 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綠色指數產品和ESG信息披露等七大方面。
 
從綠色金融的體量來看,也初具一定規模,但結構上仍以間接融資為主,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占比較高,而在直接融資領域如綠色IPO和再融資規模則較小。
 
中金公司的對比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公布國內綠色融資規模在12萬億元左右,其中,綠色信貸投放規模超11萬億元,境內貼標綠色債券余額約為8700億元,而綠色股權市場規模仍較小,在PE/VC股權投資、綠色IPO和綠色企業再融資方面均處于起步階段,2018年-2019年我國綠色股權年均投資規模為424億元,遠小于綠色信貸與債券的年均新增量5500億元。
 
從增速上來看,近年來綠色融資增速有所放緩。中金公司統計顯示,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貸款余額從2013年6月末的4.90萬億元增長至2020年6月末的11.01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2.3%。但近幾年綠色信貸余額同比增速不及整體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增速。以2020年上半年數據為例,綠色貸款余額同比增速為3.9%,而整體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同比增速則為13%。
 
盡管增速如此,但是綠色金融帶來的投資機遇不可忽視,尤其是碳中和、碳達峰雙項指標明確后,市場前景尤為可期。
 
近日,馬駿公開表示,其牽頭進行的重慶綠色投資研究顯示,僅重慶一個省級經濟體,要實現碳中和,估算未來30年內就有13萬億元綠色投資需求。如果將這個數字映射到全國,全國碳中和所需要的綠色投資或許會接近500萬億元。所以,馬駿估計在100萬億-500萬億元之間,這是未來30年落實碳中和給綠色低碳投資帶來的機遇。
 
“對金融機構來說,如果不參與這個過程,就會失去最大的投資和業務增長機會。從行業上來說,有很多可以投資的領域。”馬駿說,碳中和最核心的是能源零碳化,未來能源幾乎百分之百都會由可再生能源組成,這就需要大量的投資。此外是交通、建筑都是非常重要的領域。
 
投資機構已經嗅到了商機。近日,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張磊在參與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1年會經濟峰會時表示,當綠色轉型成為未來最大的確定性,將有力地引導大量社會資本轉向碳中和領域,綠色股權(PE/VC)投資正當其時。在這個方向上,市場化的 PE/VC 機構大有可為。
 
高瓴資本回復《財經》記者表示,我們要意識到,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是極富挑戰的,需要大量的前期資源投入,也需要更多從業者提供創新型的解決方案。在這個基礎上,PE/VC 具備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可以幫助早期創新公司順利度過死亡谷。“我們從股權投資的角度,是在持續進行全產業鏈層面布局。”
 
作為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主力軍”,商業銀行在布局綠色金融這條路上已經表現了“舍我其誰”的精神。
 
近年來,部分大中型銀行在綠色金融方面均做出積極探索,通過綜合運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綠色租賃、綠色信托等金融工具,相繼推出創新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涉及領域包括節能減排、清潔能源、清潔交通、污染防治等。
 
據《財經》記者統計,截至2020年末,國有六大行綠色貸款余額共計6.27萬億元,約為當前國內全部存量的一半。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和建設銀行綠色貸款余額均超過1萬億元。
 
股份制銀行中,諸如興業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恒豐銀行等,亦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這其中,國內首家赤道銀行興業銀行表現搶眼,截至2020年末,該行綠色融資余額1.16萬億元,企業客戶達到2.64萬戶。
 
與此同時,部分中小銀行亦積極參與其中。據《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江蘇銀行、南京銀行、甘肅銀行、湖州銀行、杭州銀行等部分中小銀行近年來積極開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在實現特色經營的同時尋找利潤增長點。
 
綠色金融發展穩步推進,但并不意味著過程中沒有挑戰。“一方面,市場化機制不完善限制綠色信貸業務開展。用能權、碳排放權、排污權和節能項目收益權的價格評估標準、市場交易機制缺失,銀行缺少進一步的引導和指導。另一方面,深入推動綠色金融市場體系建設還面臨著人才瓶頸,尤其高素質、復合型金融人才匱乏。”恒豐銀行公司金融部相關負責人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多名接近監管的資深行業人士向《財經》記者坦言,目前部分大行和股份制銀行都做得不錯,部分銀行已建立起綠色金融的專營機構、專業部門和專業團隊,將諸如水利、環境等領域的專業人才聚集起來,再與金融團隊形成協同效應。
 
不過,據《財經》記者了解,雖然不少銀行都在積極參與到綠色金融市場中,但目前已建立起綠色金融的專營機構、專業部門和專業團隊的銀行,相對有限。同時,已從總行層面建立起綠色金融專業部門的銀行主要有興業銀行、華夏銀行。
 
另一方面,綠色金融市場體系需進一步完善。上述恒豐銀行公司金融部相關負責人指出,現有綠色金融服務主體單一,與銀行參與度相比,證券、保險、基金等其他金融機構參與較少,銀證保基各金融主體聯合創新機制不暢,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單一,不能滿足綠色企業(項目)多層次、多樣化的投融資需求。此外,銀行內部綠色金融協同推進力度需進一步加大。
 
多名銀行業人士直言,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任重道遠,綠色金融在其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但需要在激勵政策上予以更大力度的支持。
 
據《財經》記者了解,對于商業銀行開展綠色金融業務,政策激勵上包括央行發放再貸款等,地方政府適時進行利息補貼和項目擔保。總體來看,主要是靠銀行內部自我激勵,比如針對綠色信貸,銀行內部轉移定價的時候給予一定優惠,財務資源給一定規模的支持等等。
 
對此,興業銀行綠色金融部總經理羅施毅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建議加大支持綠色金融債發行;其次,建議試點降低綠色貸款風險權重;再者,建議推動金融系統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相關標準和制度的出臺。
 
就建議試點降低綠色貸款風險權重方面,羅施毅進一步指出,中國是全球綠色貸款統計監測體系最健全、歷史數據最豐富的國家,綠色貸款資產質量明顯優于各項貸款,具備降低風險權重的基本條件,并且在碳中和大背景下,通過降低風險權重,激勵金融機構加大綠色貸款投放,是必要的。建議選擇綠色金融組織管理體系完善、綠色貸款統計制度規范、專業統計系統和統計隊伍成熟,綠色貸款不良率水平較低的銀行機構先行試點降低綠色貸款風險權重。
 
政策激勵之外,銀行自身如何發力也至關重要。
 
交行升級了綠色信貸政策體系,包括實施“有扶有控”差異化信貸策略,以支持能源、制造業等低碳綠色轉型發展;對碳排放重點行業進行存量業務排查梳理,推動結構優化;同時加強政策跟蹤和業務指導,優化碳達峰、碳中和相關信貸策略。
 
建行綠色金融業務相關人員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組織推動方面,將綠色金融業務目標納入年度綜合經營計劃,并分解到各條線、各分行;在資源配置方面,將綠色信貸列為貸款規模配置重點領域;在考核評價方面,將綠色信貸指標納入年度KPI考核體系。
 
“銀行要立足本行實際制定綠色金融發展戰略,設立綠色金融總體目標,通過完善綠色金融頂層設計、優化資源配置等舉措,推動自身綠色金融業務健康發展。同時,要嚴格執行綠色金融標準,創新產品和服務,強化信息披露,及時調整信貸資源配置。”恒豐銀行公司金融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還應重點關注低碳轉型行業業務拓展機會。一方面,低碳產業將進入高速增長期,光伏、風電行業競爭力不斷提升,綠色建筑、綠色建材發展空間廣闊;另一方面,高耗能行業智能化、低碳化升級等也將為金融業創造新的市場機遇。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