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續鋼鐵、化工等行業繼續納入全國碳市場
根據世界銀行相關報告,全球約有60個國家、地區或地方采用碳定價機制。分析機構認為,中國的碳
市場上線交易,將為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增添新的動力和信心。
中國是全球碳
減排、
碳中和的堅定踐行者。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基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中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最近表示,建設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
政策工具。
中國
碳市場建設是從地方試點起步的。2011年10月,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和
深圳啟動碳
排放權交易地方試點。2013年起,7個地方試點碳市場陸續開始上線交易。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地方試點碳市場配額現貨累計成交達4.45億噸,成交額104.31億元人民幣。
“隨著后續
鋼鐵、
化工等行業繼續納入,中國碳市場對全球減排的貢獻和影響必將更加重要。”北京綠色交易所總經理梅德文說。
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