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業
碳匯交易在國內還尚屬新鮮事物,社會公眾對此認識還不夠全面和深入,存在著一些誤區。針對這些誤區,根據有關國際規則、國家
政策法規和
方法學規定,結合筆者多年來從事有關林業碳匯研究和實踐工作,對主要誤區進行解析和澄清,介紹了林業碳匯項目最新進展,明確了林業碳匯項目額外性、中國自愿
減排交易(
ccer)林業碳匯項目開發與交易流程、CCER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基本條件等關鍵
問題,分析了CCER林業碳匯交易的優勢和前景,提出了促進我國CCER林業碳匯交易工作的建議,對于規范和促進我國林業碳匯交易、支持國家溫室氣體減排和全國統一
碳交易市場建設等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全球氣候變化,關系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是當今國際社會最為關注的生態環境問題。全球氣候變化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大規模毀林造成的。人類每天向大氣排放大約8800萬噸二氧化碳,導致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已經從工業革命前280ppm,于2005年上升到379ppm,在2015年超過了400ppm。由此,造成大氣溫室效應加劇,全球變暖,平均地表氣候升高,相關自然災害發生頻率和強度增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源(減排)和增加溫室氣體吸收匯(增加碳匯)是國際公認的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措施。
我國近年來溫室氣候排放量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在國際氣候談判中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國內
鋼鐵、煤炭、
水泥等傳統產業產能過剩,經濟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大氣污染,霧霾肆掠,環境惡化,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嚴重影響著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健康的重要問題。人民群眾對藍天碧水和良好環境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在這種背景下,以全球長期目標為導向,我國政府相繼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和目標,向聯合國提出國家自主貢獻文件(INDC)(新華社,2015),在公平公正原則下采取自愿的減排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2013年以來我國啟動了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和
深圳7個碳交易試點以及后來啟動的
福建碳交易試點。在此基礎上,國家將于2017年內啟動全國統一
碳排放交易市場。碳
排放權交易或碳交易,這一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市場機制,為中國林業的轉型帶來新的生長點,有利于推動以林業碳匯為代表的生態產品實現貨幣化,推動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不可否認,有關林業碳匯交易的相關事宜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尚屬新鮮事物,社會上存在著這樣那樣的認識誤區,概念混淆、過分夸大、誘導性宣傳等等。針對社會上存在的有關誤區,根據有關國際規則、國家
政策法規和方法學規定(國家林業局,2009;國家發展改革委,2012a, 2012b,2012c,2013a, 2013b, 2014a, 2014b,2016;李怒云,2016a, 2016b;李金良,2016a),結合筆者多年來從事林業碳匯項目方法學標準、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和交易等方面的研究和實踐經驗,對主要誤區進行解析和澄清,明確CCER林業碳匯項目開發與交易流程、CCER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基本條件、項目額外性等關鍵問題,分析CCER林業碳匯交易的優勢和前景,提出促進和規范我國CCER林業碳匯交易的建議,旨在為促進我國林業碳匯交易工作健康發展,推進林業碳匯交易為國家溫室氣體減排和全國統一
碳市場建設做出更大的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