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BAM的啟動時間上,朱江的判斷是,“EU ETS目前對一些高碳產業設有免費額度,這是為了防止歐盟本國企業因為碳排放成本過高無法與別國企業競爭。從2026年起,EU ETS免費額度預計將以每年10%遞減,10年后徹底取消,取消比例與進口產品掛鉤,保證歐盟內外產品在同一水平線上競爭?!?/div>
SGS知識與管理服務事業群華南區低碳領域產品經理賀晗認為,“理論上說,產品在中國生產或者在歐盟生產,
碳足跡中國會稍高,出口商也會承擔相對較高一些的碳成本。中國是鋼、鋁的出口大國,尤其鋁的碳排放比鋼還多。今后出口企業核算產品成本,必須將碳成本列入,否則在歐盟全部取消免費
碳配額的情景下,將導致商品的成本上升,上升幅度甚至可能高達二十多個點?!?/div>
“CBAM
法規頒布實施之后,對中國影響大的是鋼和鋁,約占中歐貿易額的1%,而水泥、化肥和電力影響不大,因為中國不向歐盟出口這些產品。反倒是歐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就法規落地跟各國談判。當年的
航空碳稅因為受到各國抵制,至今未能落地,所以這也是一個長期博弈的過程。”賀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