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碳匯管理的角度出發,結合鄉村振興實施從碳需求到碳供給的生態閉環
據不完全統計,以森林覆蓋率大于30%作為指標,共有637個縣(市)可以作為森林資源富集地區;相關研究表明,從時間長度上區域森林資源豐裕度與相對貧困的變動是不相關的,也就意味著森林豐裕度的高低相對貧困度變動影響不大。其次,森林資源不豐裕區相對貧困綜合指數約為森林資源豐裕區的75%,說明森林資源豐裕區相對貧困更為嚴重。為此,結合鄉村振興從兩個維度破題,一是幫助森林資源富集地區建立
ccer開發和管理能力,考慮這些地區的人才貧乏, 從能力輸出和
碳匯需求牽引出發, 幫助這些地區形成內生造血式的碳產業振興,打破“資源詛咒說”, 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如寶武碳業與寧洱縣建立的“雙碳振興”碳資源合作模式。二是考慮
碳中和所提倡的
減排量通過各種方法的抵消過程,而個人在社會活動中的碳中和也是必須的;據統計,每個中國人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4.5噸,低碳行為管理可以通過與CCER碳匯富足地區建立普惠式碳中和
市場,通過個人低碳行為的碳積分計算購買或捐贈積分的模式形成可持續的公益“零”碳模式。
“雙碳”目標從戰略到落地, 從
碳資產管理的視角出發建立生態協同的管理體系,建議企業需要做到:
1.低碳成本意識和行為。特別是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需要深刻認識
碳排放和
碳交易的成本和風險,建議成立“‘雙碳’行動委員會”, 系統化管理碳資產,專業化研究碳
政策,對企業的低碳發展工作進行統一規劃;通過能力建設,提升負責人和實操人員對市場的認知、減少決策失誤。
2.
碳管理體系建設。企業在全面核查碳排放總量后,應當建立相應的碳資源管理制度和體系,支持碳管理工作。企業應“專業設崗” 負責落實管理工作。
3.碳數據能力建設。企業應建立統一的碳數據管理平臺,對碳數據實行全周期管理,從數據發現
問題,優化流程、管理和工藝;同時從數據提供碳交易的基礎和預測, 減少管理和運營成本;寶武碳業與
化工寶數字科技合作基于此思路率先在行業內建立基于SAAS模式“碳印象”碳資產管理平臺。
4.碳管理能力培養。碳能力建設是企業有效碳管理的重要保障, 從政策角度,如低碳發展策略、國家相關政策要求、碳排放核算指南、交易規則等;從技術角度,如碳核查、配額管理、碳排放管理的技術標準;從實操角度,如清繳履約、信息交流、技術培訓、宣傳教育、總結評估等;從資產管理的角度, 如碳交易以及碳資產開發。目前有些上市公司專門設立碳政策研究師和
碳市場分析師等角色。
總之,在碳排放成本日趨高漲的約束下,研究企業長期低碳戰略、低碳資產管理模式、設計合理的減碳路徑、實現“雙碳”目標顯得十分重要。(參考文獻略)(本文作者感謝中國寶武集團鄉村振興辦提供幫助)
作者單位:寶武碳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化工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