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與促進經濟發展并不矛盾
傳統的高污染、高耗能、資源型企業終將被淘汰,要在不形成新的落后產能的基礎上堅決淘汰存量落后產能,使之“騰籠換鳥”。
節能減排會對增長帶來影響,但其中也蘊含著很大商機,會為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成長提供廣闊空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
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李佐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節能減排和發展經濟總體是一致的,但從某種程度上說,節能和減排難易程度是有所區別的。他認為,節能是能夠直接帶來效益的。以電為例,個人或企業節約用電就會少交費用。而對減排主體來說,一般是沒有直接效益的,有的只是社會效益。對大多數企業來說,減排等同于限制排放,不但沒有直接效益反而會由于購置減排設施而增加成本。
同李佐軍一樣,林伯強也認為節能減排與促進經濟發展總體是一致的,他認為關鍵是要找到節能減排與促進經濟發展的合理平衡點。
事實上,縱觀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對節能減排與經濟發展的處理上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國家無一例外地實現了二者的同步發展。以美國為例,美國早在上個世紀末就深刻意識到隨著煤炭、石油的逐步枯竭,必然導致價格大幅攀升,高耗能、高污染的發展方式將難以為繼,經濟也將面臨崩潰。為了避免這種結果,美國一方面大力發展新能源,如生物燃料、核能、開發頁巖氣等,今天美國頁巖氣技術領先并不是偶然的,是美國長期研究、積極開發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美國積極發展第三產業,逐步降低第二產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從而使得谷歌等新經濟模式迅速崛起,不但創造了大量工作崗位而且擺脫了能源限制。
今天,我國政府同樣認識到了節能減排對經濟轉型的巨大促進作用,節能減排與促進經濟發展并不矛盾。當前,節能減排和促進經濟發展的
問題,要辯證地看待。正如李克強總理在今年3月21日主持召開的節能減排及應對氣候變
化工作會議上所說: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淘汰落后產能,降低化石能源發電比重,關停高耗能、高排放企業,伴隨著一系列節能減排政策措施的實施,難以避免會對經濟增長帶來影響;但是大力發展風能、水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推廣分布式能源和智能電網,加強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勘探開采與應用,開發應用節能環保技術和產品,更開拓了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成長的廣闊空間,其中蘊含著很大商機。
節能減排與經濟發展只是短期和長期的問題,但從長遠來看,節能減排必定會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