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原因導致交通排放致霾貢獻率居高不下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秦萍認為,機動車對霧霾高貢獻率的原因很多,首先,我國機動車污染控制較低且起步較晚,導致全國平均機動車單車污染物排放因子高于發達國家。
近年來,我國相繼頒布并實施了新車排放標準,從生產上對汽車排放標準加以管制。目前全國汽車排放標準進入第四階段,
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已開始實施或準備實施第五階段標準。盡管我國汽車排放標準不斷提升,但由于對汽車排放管理起步較晚,至今排放標準仍只相當于歐盟2005年的排放標準,并且技術落后車輛仍占較大比重。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2年,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為2.24億輛,按排放標準分類,國0標準汽車占7.8%,國1標準汽車占14.9%,國2標準汽車占15.7%,國3標準汽車占51.5%,國4及以上標準汽車占10.1%。秦萍認為,由于標準越低的汽車單車污染物排放因子越高,如果所有機動車均能達到國3及以上標準,那么標準汽車污染物排放量可下降50%左右。
其次,車用油品質低于國際水平,且與我國機動車排放標準不匹配,極大制約了機動車排放標準的
減排效果。
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乘用車油品實行國3標準,是歐盟、日本現行標準的15倍。2011年,我國全面實行汽車排放國4標準,但一直到2013年底,我國大部分城市乘用車油品仍實行國3標準。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徐建華認為,油品品質低下會對汽車排放標準升級的減排效果形成極大制約。實施新的機動車排放標準,前提是油品同步提升,一來可以保障新車正常使用,二來可以提高在用車凈化系統效能,使全部在用車實現同步減排。
第三,機動車保有量和小汽車出行比例快速增加,導致機動車行駛總里程呈爆炸式增長。據清華大學中國車用能源研究中心統計結果顯示,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在1978年到2010年的32年間從136萬輛增長到近8000萬輛,年平均增長率14%,尤其近年增速更高,2000年到2010年年平均增長率達17%,特別是私家車保有量平均每3年翻一番。
第四,機動車分布不合理,
交通規劃發展落后,造成道路擁堵,加劇尾氣污染。與發達國家大城市機動車保有量的分布態勢相反,我國人口密度越高的地區人均機動車保有量越高,這也是大城市擁堵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停車位不足,路邊停車現象嚴重,進一步加劇交通擁堵和道路汽車尾氣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