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應多措并舉治理交通污染
城市大氣污染
問題并不只在中國存在,現今很多發達國家在城市化進程中都經歷過嚴重的大氣污染狀況,對機動車排放的管控是這些國家控制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專家普遍認為,最根本治理途徑是革新技術,降低單車排放污染水平,從污染源頭進行控制,這也是治理
交通排放的核心。
首先,加速改進傳統汽車技術,降低單車污染排放水平。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胡鵬程認為,對新型汽車,可通過研發更先進的發動機,優化車輛設計,降低車輛污染物排放水平;對已生產成型的傳統汽車,應加快提高汽車尾氣處理技術,通過加裝外臵設備在排放端凈化尾氣。這些均可通過進一步提高汽車排放標準促使汽車生產企業實現。
其次,鼓勵和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加強與發達國家相關國際組織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的合作交流,攻克高難度技術,實現關鍵技術、核心部件國產化;對新能源汽車企業進行必要的扶持,同時保持合理的
市場競爭,發揮新能源汽車企業自身潛能,增強競爭力;加速完善新能源汽車基礎配套設施、產業支撐體系建設,健全相關法律
法規行業標準,建立統一規范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使用、管理和監測體系,促使新能源汽車健康快速發展。
第三,加速車用燃油品質的提升。我國燃油質量與世界水平差距很大,這主要和我國自身原油含硫量較高以及石油行業的壟斷有關。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謝倫裕認為,解決燃油品質問題,首先要加速石油行業改革,逐步對市場開放,提高行業內競爭;其次,加強對煉油企業的監管,提高燃油品質要求;另外,在全國逐步推廣實施第4階段和第5階段排放標準,嚴格禁止未達標燃油進入市場。
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通過完善稅制等進行直接
政策干預,將市場和行政手段相結合調整企業和消費者行為。比如,按照汽車排放水平征收環境稅,減少私人汽車的使用;在人口密度大的區域進行機動車限行或征收擁堵費;對大城市實行小汽車限購政策,控制機動車保有量增速,為城市交通結構升級提供時間緩沖。
長期而言,則需要改善交通系統,合理規劃城市布局,使
公交出行成為居民的最優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