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免费日韩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2区,超碰在线94,亚洲男人的天堂网,日韩av免费在线观看

對接國際標準:中國提升綠色競爭力,引領全球治理

2025-7-17 13:20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田春秀 王宇

目前,我國正在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環境標準等多個領域實現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的相通相容。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與綠色轉型交織的當下,環境標準逐漸成為國際貿易與投資的重要議題,我們必須加快提升環境標準,進一步增強綠色競爭力和貿易競爭力。

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涉及的環境標準是廣義概念,一般是從促進高水平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視角,要求各參與方實施一系列領域更寬、內容更豐富的規則、行動、措施、機制等,通過系統的規定對締約方在環境保護領域的行為及制度進行引導。《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等均設立環境章節。環境與貿易深度綁定的規則體系,呈現出如下特征。

承諾內容具體且具有約束力。要求各締約方鼓勵高水平環境保護,建立透明的環境執法機制,促進環境法律的有效實施和推行相互支持的貿易和環境政策,既不得制定或使用環境法律變相限制貿易或投資,也不得弱化環境法律保護來鼓勵貿易或投資,違規行為將面臨貿易制裁。

涵蓋領域廣泛且目標多元化。包括環境產品和服務、生物多樣性、臭氧層保護、海洋漁業捕撈、船舶污染、外來物種入侵、野生動植物保護、綠色低碳轉型、企業社會責任、環境磋商等多方面的內容。不僅促進高水平環境保護和環境法律有效實施,還重視提高締約方處理與貿易有關環境問題的能力。

合作機制全面且注重預防爭端。要求締約方指定國家聯絡點協調合作活動,在雙邊或多邊基礎上,以對話、研討會等方式開展合作。當產生爭議時,可依次通過工作層磋商、高級別代表磋商、部長級磋商解決。若仍未解決,可依據相關規定設立專家組,為解決糾紛提供了更多途徑和保障。

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尤其是環境標準,既是高瞻遠矚的戰略部署,又是有效應對內外部挑戰和把握機遇的重要舉措,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和提升國際形象。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尤其是環境標準,通過法律、法規、條例、指南、規范、標準等的制修訂,對生產、運輸、存儲、消費、處置中所涉及的污染物的產生、治理、排放、監測等,提出量化控制目標或可操作的強制性條件,有助于推動我國更加注重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而且,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我國在國際事務中承擔著越來越多的責任,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尤其是環境標準,有助于我國積極發揮在全球治理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國際經貿規則重構。

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獨善其身。我國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主張加快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可增強我國在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積極引導國際秩序變革方向,形成世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

近年來,我國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對接全面加強,在環境標準的部分領域發揮引領作用。

比如,我國始終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目前已批準或簽署30多項與生態環境有關的多邊公約或議定書,在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臭氧層保護、荒漠化等全球生態環境挑戰中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同時,我國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自貿協定,早期均規定了環境要求,近期有些還設定了環境章節,不同程度地涉及法律法規執行、多邊環境協定、環境影響評估、環境領域合作等。

又如,我國現行環境管理相關標準體系以環境質量標準為重點,涉及生態環境質量標準、風險管控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監測標準、基礎標準和管理技術規范等。目前,強制性標準規定的項目種類與國外同類的技術法規基本相當,標準的技術內容等也與國際接軌,限制指標有些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對引領生態環境保護、倒逼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

再如,我國部分產品技術制度引領國際環境標準進程。工業和信息化部等4部門印發的《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提出,到2025年,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超過90%,涵蓋綠色環保、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我國已主導制定多項新能源汽車領域國際標準。

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在環境標準領域對標國際一流水平,還需注重“五個協同”。

一是接軌國際標準,實現規則協同。積極促進綠色低碳創新等方面規則制度對接國際先進標準。繼續在自貿區(港)做好先行先試和壓力測試,在環境保護領域始終對標國際標準,做好成果集成和經驗積累。主動參與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加快推動環境標準、氣候變化、綠色金融等重點領域的國內外標準互認和銜接。

二是提升綠色實力,實現產業協同。引導鏈主企業對標國際標準,不斷提升自身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水平,并推動優勢產業標準走向國際市場。促進重點行業企業主動適應日益提升的全球供應鏈綠色標準。加快全產業鏈條的綠色化改造提升,促進上下游產業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領域的協同共進,以實際行動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

三是深化多邊合作,實現治理協同。堅定踐行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氣候治理體系。認真履行國際環境公約,深化生態環境國際交流合作,推動綠色絲綢之路建設,深化和創新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團結廣大發展中國家積極參與國際綠色貿易規則的制定。

四是堅持系統思維,實現政策協同。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工業、農業、服務業全鏈條各環節,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經濟手段,加快形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政策體系、技術體系、標準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形成強大且開放的國內市場,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實現環境、經濟、社會效益共贏。

五是強化部門協作,實現工作協同。促進貿易投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部門協同協作,以更寬視野、更大力度搭建較高層級的常態化合作機制,制定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的時間表與路線圖,聯合組建分工明確的專家團隊,形成強大工作合力,確保對標國際一流水平的各項工作有序有力推進,為全球環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與力量。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