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全國統一
碳排放權交易
市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是實現碳達峰與
碳中和目標的重要
政策工具。自2021年7月啟動上線交易以來,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
碳市場)已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市場。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全國碳市場擴圍安排、制度構建、試點推進、能力建設等方面提出總體要求。在完善管理體制和支撐體系方面,《意見》明確要求“推動建設全鏈條、數字化、智能化的全國碳市場管理系統、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強化服務功能,保障數據安全”,這為數智化在全國碳市場管理中的深化應用指明了方向。
一、以數智技術推進全國碳市場創新發展
數智技術是實現重點行業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路徑。全國碳市場覆蓋發電、
鋼鐵、
水泥、鋁冶煉等重點行業,均屬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動力。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和轉換增長動能的關鍵時期,數智化技術對于產業綠色化發展具有放大疊加、聚合倍增效應,成為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催化劑”。通過融合前沿信息技術嵌入產業鏈關鍵環節,高耗能企業可以實現對能耗和碳排放的精準化計量、精細化管控、智能化決策,有助于提升企業碳排放管理水平,加速企業側
節能降碳改造進程,革新傳統生產流程和業務模式,推動數字技術不斷向產業鏈各領域、全方位、多角度、全鏈條滲透和賦能,逐步推進全社會能源資源、產業結構、消費方式的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數智技術是助力全國碳市場治理能力提升的核心驅動。當前,伴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推進,促進了生產要素的數字化和虛擬化,傳統經驗驅動的治理模式在應對海量、多維、動態的數據信息時存在明顯的認知局限與效率瓶頸,難以迅速、精準實現社會治理目標。數智技術的嵌入,能夠將生產鏈條解構為可量化、可計算的數據關系網絡,滿足數字社會靈敏感知、精準解析、動態適應的治理需求。在推動實現全國碳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之下,要實現全國碳市場建設管理的全鏈條、數字化和智能化,核心就是要充分發揮數智技術在數據管理中的關鍵支撐作用,引領全國碳市場治理模式由經驗和被動管理向數智化精準和主動全過程管理轉變,打通市場治理“全鏈條全環節”,推動建立跨部門業務協同、跨領域資源調度、跨場景決策聯動的全國碳市場數智治理新模式,支撐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合、全域覆蓋的全國碳市場現代化治理格局,為全國碳市場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
數智技術是推動形成全社會綠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化不僅意味著生產方式的變革,同樣意味著生活方式的轉變。數智技術可以在不同場景下針對個性化需求創新綠色消費場景體驗,擴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從供給端引領消費者體驗綠色產品和綠色服務;通過及時準確披露各類信息,保障公眾知情權,樹立理性、積極的輿論導向,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匯集民力,構建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可以引導公眾樹立數字化綠色思維方式,增強全民的低碳意識、環保意識,推進全社會養成綠色智慧的生產生活行為習慣,進一步提高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的內生動力,讓經濟社會發展含綠量更高、含碳量更低、含金量更足。
二、建設信息化平臺,賦能碳市場管理成效顯著
為做好全國碳市場運行管理,生態環境部組織建設了全國碳市場管理平臺、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等信息平臺,實現全國碳市場用戶全集成、業務全覆蓋、數據全匯聚,用數智技術賦能全國碳市場數智化治理成效顯著。
推動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生態環境部以碳市場全業務一體化管理為導向,貫通排放報告、
第三方核查、配額分配、交易履約、監管執法等業務鏈條,支撐全國碳市場數據質量三級聯審,推動碳市場治理從“分段式管理”邁向“全鏈條協同”,保障了各類主體實時聯動,碳市場所有業務在線高效運轉,基本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全國一盤棋工作格局,推動全國碳市場工作效率顯著提升,市場活力穩步提升,各主體的市場參與意愿逐漸增強,行業
減排效果逐步顯現。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碳排放配額成交量2.63億噸,成交額172.58億元。交易規模逐步擴大,交易價格穩中有升,參與交易的重點排放單位數量較第一個履約周期上漲31.79%。
推動數據質量顯著提高。通過融合應用執法、實時工況、CEMS、排污許可等生態環境數據和工商、煤炭、
電力、能耗等部外數據,生態環境部組織建設了統一的碳排放數據中心。同時,基于大數據、知識圖譜等技術,搭建了智能校核模型,內置極值、閾值、標準值、邏輯校驗等四大類校驗規則,實時對元素碳含量、低位發熱量等關鍵指標進行比對分析,引導省、市兩級逐條辨別。通過審核數據流壓實各級責任鏈,構建形成事前規范化填報、事中智能化預警、事后清單化檢查的
MRV全過程數字化管理閉環,推動數據質量得到顯著改善。2023年3月以來,重點排放單位數據信息化月度存證按期提交率連續保持100%。2023年度核查工作中,
核查機構開具的不符合項相比2022年降低約35.7%;不符合項一次整改合格率約為92%,較2022年度顯著提升。
推動綠色低碳意識明顯增強。基于企業填報數據、核算核查指南、政策解讀信息等,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碳市場全領域線上知識庫,支撐全主體一鍵檢索碳市場相關信息;搭建雙碳網絡學院,邀請行業內權威專家學者,全天候、全覆蓋、多模式開展雙碳業務培訓,培訓總計10000余人次,全方位提升管理人員和企業從業人員能力和水平;建成全國碳市場信息網,對外發布全國碳市場通知公告、新聞動態、標準規范、信息公開等,支撐信息統一發布。截至目前,公眾號關注人數已突破1.9萬人,訪問量突破270萬次,全國碳市場的用戶覆蓋面、全民參與度及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
當前,國際博弈加劇、配額履約政策收緊以及市場擴容同期加速,倒逼國內高碳企業轉型加速,相關行業將迎來全方位、深層次變革,數據質量風險隱患重重。同時,以智能終端、智能算力、智能網絡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快速迭代,催生新一輪產業革命加速演進,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雙輪驅動的黃金時代在此刻交匯。全國碳市場信息化工作正站在時代發展的關鍵節點,唯有抓住機遇,積極應對挑戰,才能推動碳市場信息化工作邁向新高度,確保全國碳市場行穩致遠,行之有效。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重點做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一是根據生態環境部擴圍工作安排,拓展新行業填報功能,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提升信息化支撐服務能力,支撐覆蓋更多重點行業,提升市場活躍度;二是全面打通交易、注冊登記等涉企業務,推動全系統統一用戶、統一數據、統一業務,減少企業辦事流程,確保全國碳市場各項業務有序運行、高效辦理;三是優化完善異常數據識別規則,推動構建基于平臺的“
問題線索拉條掛賬—整改情況線上提交—問題銷號線上反饋”的高效工作機制,實現碳市場數據質量穿透式監管;四是從數據采集、數據傳輸、應用開發、模型構建等方面分行業、分領域完善全國碳市場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推動全國碳市場數智技術標準化、體系化發展;五是加強區塊鏈在碳排放自動監控方面的全面聯網應用,推動企業原始數據、核算過程、結算憑證、生產臺賬、核查結論、交易記錄等全環節數據“上鏈存證”,推動數據鏈上實時比對、源頭追溯,防范數據造假;六是加快碳市場智能核查大模型部署應用,實現企業原始憑證材料的智能核查分析,減輕各級監管壓力;七是持續開展數據安全評估,做好網絡安全防護,確保系統安全穩定;八是加大中央資金支持力度,提升地方碳排放監管能力,鼓勵有條件省份建設區域碳排放管理系統,其他省份充分利用好管理平臺開展數據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九是推動企業建設
碳資產管理系統,構建企業碳排放數字化管理體系,提升企業數據質量管理能力,促進企業綠色低碳發展。通過技術賦能推動碳市場治理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型,推動構建全國碳市場數智化治理體系,為全球碳市場建設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