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三天的2025
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即將落幕。
去年四季度以來,風電行業“反內卷”行動初顯成效,風機招標價格回升明顯。不過,在新能源全面入市背景下,風電投資收益波動性增加。在此次展會上,多方行業人士呼吁推動風電集成化創新發展,加快對多能轉換技術的探索與示范應用,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將風電的產業優勢轉化為價值優勢。
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主任委員梁志鵬在展會期間表示,新能源已是
電力系統中大規模、高比例的電源,對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帶來新挑戰,新能源在電力供需平衡方面也面臨新的
難題,需要在技術、商業模式、體制機制、
政策措施等方面持續推進創新。
錨定50億千瓦目標
10月20日,2025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召開首日,《風能北京宣言2.0》正式發布。
《風能北京宣言2.0》提出的一項重要倡議是,“十五五”期間,中國風電年新增裝機容量不低于1.2億千瓦,其中海上風電年新增裝機容量不低于1500萬千瓦,確保2030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3億千瓦,到2035年累計裝機不少于20億千瓦,到2060年累計裝機達到50億千瓦。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指出,中國正全面加快電力現貨
市場建設,2025年底前將基本實現電力現貨市場全覆蓋,但與此同時,新能源參與市場加劇了現貨價格變化。她提供的數據顯示,風電折價幅度雖然沒有光伏那么大,但在2024年
山東、
山西、蒙西、
甘肅現貨交易中,風電現貨市場價格仍低于均價13%、15%、27%和25%。
山高新能源副總裁馬鎖明表示,136號文發布后,新能源電量全部進入市場,電價成為最大的不確定因素,項目投資收益很難做精準測算。“對于投資企業而言,首先要做的是控制成本,將項目發電成本降到最低,才能在未來的市場交易競價中處于更有利的位置。”
馬鎖明還介紹,過去風電項目招標時,往往采用通用標準,很難選出最優的主機供應商。接下來,投資方會在招標的技術方案溝通、比選方面花更多時間,通過充分交流,選擇最優的綜合解決方案。“風電主機廠家是創新的主力,各家主機廠有各自的高招,過去,業主方會在風機過保后向主機廠采購一些配件,但未來,在風電場全生命周期,可以考慮同主機廠家做一些利益分享。”
風電機組引入AI大模型
在展會現場,記者注意到,多家主機廠商將AI大模型引入風電機組,一方面,借助負荷側用電需求預測以及對電價的預測,提升風電場收益;另一方面,通過AI技術實現了產品研制平臺搭建、風機智能診斷分析、規劃方案智能生成等功能。風儲一體、多產業集成創新也是展會透露的新動向。
伽利略AI風機是遠景能源本次展出的重點產品。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遠景天機”氣象大模型利用千卡算力和百億參數模型實現了關鍵突破,僅需3分鐘即可生成未來15—30天的全球精準預報,“反饋閉環”還能使模型不斷修正和優化預測結果,區域級高時空分辨率可以做到20米以內。
此外,遠景伽利略AI風機核心是一個過億參數規模的神經網絡,基于“遠景天樞”能源大模型的智能控制平臺,實現了從毫秒級的實時響應,它讓風機像擁有預感,可提前調整變槳變頻策略,也讓它具備自愈力,能在部件亞健康階段就預警干預。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面對市場需求,明陽智能旗下
深圳量云公司也打造了基于氣象大模型、機器學習和AI賦能的電力交易量化決策系統,可有效幫助客戶完成市場分析、市場預測、交易策略和結算復盤,最終提升新能源發電收益。
梁志鵬認為,風電等新能源產業應發展“適網型”技術裝備,同時電網側也應打造“適新型”智能電網。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應全面引入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解決新能源并網運行和供需平衡
問題。
集成化創新發展模式受關注
《風能北京宣言2.0》指出,隨著風電成本的持續下降和全社會低碳發展訴求,多能互補、多產業融合的集成化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宣言倡議,政府主管部門應著力完善綠色氫氨醇、綠電直連、零碳園區等方面的配套政策,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拉動,推動技術加快成熟。加快對以綠電制氫氨醇為代表的多能轉換技術的探索與示范應用,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充分發揮風電的聚合效應,將風電的產業優勢轉化為價值優勢。
梁志鵬也表示,要探索新能源消納利用新方式。加快推廣虛擬電廠、綜合智慧能源、源網荷儲一體化等模式,為新能源的消納與利用開辟廣闊空間。同時還需要更好地發揮儲能的作用,從“重配儲”轉變為“重用儲”。今后還應推廣可再生能源電力轉化為工業產品等新方式。
談到新能源與產業集成發展的話題時,時璟麗認為,集成發展包括多個維度,一是新能源開發建設集成,二是新能源與產業協同,三是新能源電力推動新型供熱、燃料利用。
時璟麗展示了三個方面的產業協同重點,以新能源支持新能源產業鏈的綠色制造,即以綠造綠;新能源與傳統產業協同優化升級,即以綠轉型;新能源與算力、新材料、
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融合發展,即以新促新。此外,著眼于風光儲制氫氨醇方向,推進產業基地建設,并考慮新能源電力供熱的可行性,特別是在滿足工業用熱需求。
展會期間,記者在金風科技展臺看到,公司不僅推出了場站級儲能新品GoldStack L6000,更通過現場展示明確其產品定位——既覆蓋獨立儲能與源網側儲能核心場景,又整合電池艙、構網PCS、電控艙及三電服務,以“整站產品+服務”模式直接助力客戶提升項目收益率。
金風科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截至2025年上半年,金風科技儲能設備全球出貨量累計突破15GWh,而在國內市場,其2024年訂單量已躋身行業第八。戰略方向上,金風科技相關負責人進一步明確,光伏配儲一體產品已實現國內外客戶規模化出貨,“風電+儲能”協同發展仍是公司未來重點布局的核心方向之一,將持續推動新能源產業鏈的高效融合與價值釋放。
遠景能源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推出的AI風儲一體機就像一座“小型發電站”,能夠深度構網、支撐電網,而且可以長時間脫離電網“孤島運行”,做到“斷網不斷電”,支撐綠電直連等場景用電,即便是遭遇臺風等極端狀況,也可以自主抗臺,不需要額外借助柴發,更加安全、環保、零碳。
在中國中車展區中央,一座集海陸場景于一體的大型沙盤成為焦點,呈現了風、光、水、儲、氫等多領域融合創新的成果。展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該應用場景中,儲能系統能夠有效提升能源存儲效率;抽水蓄能技術解決新能源發電間歇性、波動性問題;構網型PCS可高效調壓調頻,為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制氫技術則瞄準海上風電離網制氫整體解決方案這一目標。
“中國中車推出的適應豐富場景的‘風光氫儲’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正在全面推動清潔能源裝備高質量發展。這種多能互補的模式,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中國中車工作人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