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
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頂層設計了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市場在內的資本市場發展藍圖,是未來一段時期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綱領性文件。該文件包含了九個方面的指導意見,被稱為“新國九條”;相比于2004年的老“國九條”(即《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新國九條的一大特點是大大增加了期貨市場的篇幅,將“推進期貨市場建設”作為單獨一條提出,對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市場發展分別進行了部署;業界認為新國九條將推動期貨業進入變革階段。其中,在品種創新方面,
碳排放權期貨作為重點發展的新型交易工具首次進入官方指導性文件,是期貨市場改革的一大亮點;這對于2013年開始形成的中國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消息。
新國九條的第五條“推進期貨市場建設”提出:
(十五)發展商品期貨市場。以提升產業服務能力和配合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為重點,繼續推出大宗資源性產品期貨品種,發展商品期權、商品指數、碳排放權等交易工具,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增強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包括碳排放權在內的三類新型交易工具的提出,在之前已有所體現。例如,在去年年底舉行的第九屆中國(
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姜洋提出中國證監會將“健全商品期貨和金融
衍生品市場體系……穩步發展期權、商品指數、碳排放權等新型交易工具”;2014年3月,上海期貨與衍生品研究院發布的《2013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相關情況報告》最后一部分對中國期貨市場的未來發展的展望,同樣提出“2014年,我國將繼續推動原油期貨等戰略性資源品種的上市,穩步發展商品期權、商品指數、碳排放權等新型交易工具”。
為了利用市場手段有力地推動
節能減碳工作的開展,中國從2011年底開始推出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政策。從2013年6月中旬至今,已初步形成了深圳、上海、
北京、廣東、天津和湖北六個地區碳市場,重慶碳市場也將在近期啟動。不過,目前這“兩省五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建立的碳市場都是碳排放權的現貨市場,即交易產品僅包括地方碳排放配額和國家核證自愿
減排量的現貨品種。而從國際發展經驗來看,現貨和期貨衍生品市場共同構成了多層次的碳市場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