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3月5日財政部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查的《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報告》顯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財政收入進入由年度兩位數增長進入一位數增長的新階段。報告顯示,2015年的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154300億元,增長7.3%,這一增速較2014年的8.6%,降低了1.3個百分點。
雖然收入增長速度降低了,可是支出增長的速度卻在提高,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為171500億元,比去年增長10.6%;財政赤字16200億元,比去年增加2700億元;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約2.3%,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
3月6日上午,國家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專門針對這種情況在記者會上說,“我國經濟的增長動力發生改變,這時候就是新常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穩步地去杠桿化,但是又不要造成經濟的‘斷崖式’下落。頂住這些下行的壓力,必須采取適度擴張的財政
政策。”對于財政赤字比例提高,樓繼偉表示:“這個力度是比較大的。對于支撐經濟的發展、抵御下行壓力,將發揮重要的作用。這是總量。至于具體細節,可以看預算報告?!?/div>
從報告來看,稅收是我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主要來源,包括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進口貨物增值稅及其消費稅、出口貨物退增值稅及其消費稅、國內消費稅、個人所得稅、關稅,加上非稅收入共八個部分。
從2012年以來我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于經濟增速減緩、營改增和減稅扶持小微企業等因素,連年遞減,與之相對應的支出也在減速通道上。但是據報告顯示,2015年的預算支出卻回頭走入上升通道。按理說,當收入的增長不那么迅猛時,花錢也該更節省一點。但這個小家的持家之道,卻不能再依樣畫葫蘆地放在國家大賬本上。因為家里花錢,是為了過日子;國家花錢,卻有著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等諸多目標。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表示,財政支出要有三個方面要保證,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穩增長要加大公共投資,調結構要加大資本性支出,民生保障水平要提高,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所以要擴大支出。
既然要多花錢,那多花的錢到底要用到什么地方呢?我們來解讀一下“國家賬本”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