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小企業減負
2015年的國家賬本,關于花錢這部分,也就是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一共分為13個部分。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熱議的,便是關于民生和環保支出的大幅增加,這顯示了中央促民生的決心。如果按照增速來排序的話,在2015年中央13個支出部分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增長22.1%,農林水支出增長18.6%,科學技術支出增長12.3%,教育支出增長8.8%。將這些大數字,結合報告中公布的細節做一個轉換,可能更容易理解這些增長出來的錢究竟要花到哪里去。比如在2015年國家對中職學校、普通高中的助學金從年生均1500元提至2000元;按照10%的幅度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新農合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的財政補貼標準從每人每年320元提至380元;保障房逐步從實物保障為主轉向實物保障和貨幣補貼并舉等。
樓繼偉表示,在經濟新常態下,財政收入由高速增長轉為中低速增長,財政要面對支出剛性增長壓力,因此改善民生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他表示,財政工作要樹立正確的民生理念,立足于?;?、兜底線、促公平,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不搞錦上添花。不做過多過高的承諾,幫窮不幫懶,引導全社會樹立靠個人努力勤勞致富、各方面合理承擔責任的民生理念。
另外,隨著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環保
問題,尤其是霧霾問題是公眾越來越關注的問題。為了還掉欠下的環境賬,加大環境治理的力度,國家賬本里對環保方面的支出有明確的體現。報告提出,今年大氣污染防治資金115.5億元,增長9.5%;
節能減排補助資金478.5億元,增長40.4%。此項支出主要是根據石油價格調整補貼改革方案,將用于燃油
公交車的補貼調整為新能源公交車補貼。與之相對應的是數次提高了成品油消費稅。樓繼偉表示,去年年底以來,三次適當提高了成品油消費稅,此舉有收入上的意義同時也有
節能減排方面的意義,雖然對實體經濟影響比較小,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稅收壓力。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則認為,目前霧霾與環保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節點。政府投入力度還可以考慮做更大的增加,以抓住這個關鍵點。
雖然國家收入增速下降,但是對小微企業的減稅降費和營改增仍然是2015年將繼續執行的
政策方向,這意味著賬本上的收入未來可能會暫時減少,但是這個錢還給小微企業,會在未來產生巨大的作用。財政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歐文漢3月7日表示,小微企業是發展的主力軍,是就業的主渠道,是創新的重要源泉。2014年僅僅是降稅減費,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就達到1000多億元。2015年,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將繼續。從2015年1月1日開始到2017年12月31日為止,對于年應納所得稅額在20萬元以下,包括2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還有就是進一步降費。繼續實施之前推出的一系列降費措施。同時,從2015年開始,將失業保險金繳費率從3%統一降到2%。同時還安排了116億元用于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歐文漢表示,2015年我們還要繼續營改增。減稅實際上就減收了,少了一塊兒收入,但為了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不能小氣。
過去,財政資金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對刺激經濟做出過貢獻,在當前的形勢下,適當的刺激也符合積極財政政策的目的。報告顯示,今年安排中央基建投資4776億元,比上年增加200億元。調整優化安排方向,主要用于國家重大工程,跨地區、跨流域的投資項目以及外部性強的重點項目,進一步減少競爭性領域投入和對地方的小、散項目投資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