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免费日韩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2区,超碰在线94,亚洲男人的天堂网,日韩av免费在线观看

首屆 “碳中和” 專業起航,探秘大學生的綠色未來之路

2025-7-16 11:24 來源: 中國環境 |作者: 張冰

隨著大學錄取通知書陸續送達,一個名為“碳中和科學與工程”(以下簡稱“碳中和”)的新專業也將迎來第一屆大學生。

翻開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5年)》,“碳中和”引發“碳”圈關注,這是該專業首次亮相,并在北京師范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和昆明理工大學3所高校率先獲批設立。

近年來,“碳儲科學與工程”“智慧能源工程”等新興“碳”專業已成為報考熱門。那么,新開設的“碳中和”專業有何特色?高校開設新專業有哪些考量?它將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對此,記者進行了采訪。

為何設立?

人才缺口倒逼專業創新

隨著“雙碳”目標上升為國家戰略,金融、能源、制造、教育等各行業對“雙碳”相關領域的人才需求激增。據統計,“十四五”期間,其人才缺口達近百萬人,而現有從業者僅約10萬人,這一巨大供需矛盾催生了“碳中和”專業的誕生。

在202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毛新平向教育部提出要建立“碳中和科學與工程”。他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全球范圍來看,各個高校都沒有“碳中和”相關的專業和學科。以汽車行業為例,中國已經是年產3000萬輛汽車的大國,通過技術創新,使材料制備過程中各個環節的二氧化碳排放減少,最終到零碳材料,這需要有一批高素質技術人才參與。

此外,“雙碳”領域對于管理、咨詢等崗位的人才需求也十分迫切,多數從業者沒有專業的背景和經驗,遠跟不上行業的低碳發展需要。

毛新平認為,要實現“碳中和”目標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聚焦產業和社會層面,新專業從基礎科學研究到關鍵技術開發、再到企業的管理運營、碳經濟和國際貿易等諸多方面都有所涉及。

“在學科設置上,傳統專業設置往往聚焦單一工序或特定環節的低碳技術,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從業人員具備從產業鏈、流程工業乃至區域發展的‘大系統’思維?!北本┛萍即髮W碳中和研究院研究員汪水澤說道。

因此,亟需設立一個全新的“碳中和”專業,培養具備碳中和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低碳關鍵共性技術的學科交叉復合型人才,以填補巨大缺口。

新專業學什么?

跨界交叉,融合能源、環境、經濟等領域

“既懂流體力學,又懂《巴黎協定》,還會寫AI碳監測代碼......掌握綠色魔法的背后,是一顆貫通從技術到政策,從科學到人文的最強大腦?!边@或許是對新專業較貼合的描述。

一般來說,“碳中和”專業是交叉工程類專業,涉及能源、環境、材料、經濟、人工智能,主要課程包含碳排放監測預評估、碳基物理化學、碳減排技術、碳匯與生態修復等核心內容。而不同的學校結合學科優勢與自身特色,培養計劃也不相同。

在北京科技大學的鋼鐵生產全流程仿真教學平臺,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新平正在與同學們探討鋼鐵行業碳排放的問題。

據了解,北京科技大學為新專業量身打造了“碳中和創新班”,面向全國招收50名學生,完成學業后,將授予材料科學與工程(碳中和)或冶金工程(碳中和)學位。

毛新平介紹,“碳中和”專業以“低碳設計、綠色制造、循環再生”為主線,不僅關注冶金、水泥等高耗能流程工業的工藝改進,也聚焦材料創新、循環經濟領域的關鍵技術。此外,深度融合計算機、環境、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等優勢學科,面向流程工業推動交叉融合創新,設置可持續材料和低碳冶金兩個專業方向,核心課程包括基礎理論類、計算機類、經濟管理類、流程工業類與專業應用類五大類。

坐落于西南地區的昆明理工大學是云南省屬重點高校,在冶金、環境等傳統優勢學科領域積累深厚,尤其在節能減排、清潔能源等方面有長期研究,對于新專業的跨學科整合有優質的學科基礎。

得知專業獲批的那一刻,昆明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系主任張鵬終于松了一口氣。他告訴記者,新專業的申請籌備持續了兩年多,過程漫長且面臨不小的挑戰。如何凸顯特色就是挑戰之一。

“籌備過程中,凝練專業特色、設置科學合理的培養計劃是學院一直在探索的目標。兩年多來,全院教師們圍繞新專業培養計劃的設計進行反復討論、調整,也和北京兩所高校建立了密切交流,共同探討取經?!睆堸i告訴記者。

“經過審慎考量,最終確定新專業要同時體現行業特色和區域特色。冶金工程是學校實力最強的專業之一。在冶金的環境污染治理中,我們堅持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多位教師在有色冶金過程污染物去除研究上頗有建樹,碳中和專業的設立需要匹配冶金的行業特色?!睆堸i說,“從區域上來說,云南是西南地區生態安全屏障,生態系統特色顯著,專業設置也要體現區域特色,在環境學科基礎上開展生態系統碳循環和固碳研究。”

“具體課程安排上,會教授學生工業過程的基本原理,聚焦生態系統保護與碳循環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固碳機制。同時,充分考慮就業前景,開設碳管理類課程,碳核算、碳交易知識都是重點。”張鵬解釋道?! ?/div>

就業前景如何?

前景廣闊,有多維度的選擇

當前,全社會追新逐綠的步伐加快,對于“碳中和”的求學求職熱不斷攀升,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正加速適配。

一位致力于企業技術減碳的受訪者告訴記者,目前“雙碳”專業相關人才分為三個維度:頂層設計層面、技術研發層面和碳經濟管理運營層面,主要分布于政府和政策研究部門、試點履約企業、碳排放交易所、部分金融機構和科研院所等。

“絕大多數從事碳管理的人員,是從環保、能源等領域轉行過來的,對最新標準、市場交易機制、減碳技術和趨勢了解不足,補充專業人才是大勢所趨。”該受訪者還表示,“碳中和”專業畢業的人才可以去新能源企業大展身手,從事技術研發或系統優化;還可以去鋼鐵、化工行業,助力低碳工藝革新,開展碳足跡核算;或從事碳交易、碳資產等相關工作。

毛新平認為,未來10年內,相關產業對“雙碳”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將呈現井噴狀態。龐大的市場需求與迫切的產業升級需求,為碳中和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極為廣闊且層次高端的就業平臺。

“中鋼集團、五礦集團、寶武集團、中國碳交易所等重點企業,每年在‘雙碳’技術研發、碳咨詢、碳管理、碳評估和碳金融等領域對人才的需求超過3萬人。”他舉例道,為打通產學研鏈條,北京科技大學碳中和專業還依托“鋼鐵工業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中國寶武集團等20余家校地校企產教融合基地,將國家重大、重點科研項目融入學生培養環節。

 目光轉向西南,云南省《“十四五”低碳發展規劃》明確要求“打造中國最美碳中和省份”的目標,對“雙碳”人才的需求兼具緊迫性和地域特殊性。

“云南是綠色能源大省,水電、光伏、風電裝機容量全國領先,對新能源技術研發、智能電網管理人才需求迫切。在有色金屬等高碳行業轉型過程中需要低碳工藝、碳捕集技術人才。此外,云南森林覆蓋率65%以上,林業等生態系統碳匯潛力巨大,林業碳匯、濕地管理等方向人才更為緊缺?!睆堸i進一步分析。

“作為西南地區唯一個開設‘碳中和’專業的高校,針對性培養本土化人才,助力云南搶占低碳技術高地,推動西南地區低碳產業發展,是地方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的責任,也是云南從‘資源大省’向‘綠色強省’轉型的關鍵一步?!睆堸i說道。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