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免费日韩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2区,超碰在线94,亚洲男人的天堂网,日韩av免费在线观看

從 “純綠” 到 “轉型”!中國可持續金融開啟擴容新征程

2025-10-21 11:05 來源: 證券時報 |作者: 張艷芬

  2020年9月,“雙碳”目標擘畫出我國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戰略藍圖。“十四五”時期,綠色金融實現了從政策頂層設計到細則規劃逐步落地,并于2023年列入了金融“五篇大文章”,進一步被賦予了時代使命。

  這五年間,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規模躍居全球首位,綠色保險、綠色投資、碳金融等多層次綠色金融全面發展,成為實體經濟低碳轉型的核心引擎。

  在當前綠色金融蓬勃發展之際,轉型金融承接而來,兩者互為補充,共同推動著“雙碳”目標的實現。

  綠色投融資規模快速增長

  回望“十四五”,我國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高速發展,成為實體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資金來源。

  綠色金融信貸連續多年保持兩三成增速。記者梳理央行披露的歷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分別相較上一年的增速達到了33%、38.50%、36.50%、21.70%。

  綠色信貸規模和占比在“十四五”期間實現翻倍式增長。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達42.39萬億元,相較“十三五”末(2020年末)增長了254.73%;綠色貸款余額占據各項貸款余額比重也逐年增高,占比從“十三五”末的6.92%,逐年上升,至今年二季度末已達15.78%。

  從銀行信貸用途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的綠色貸款增速最高。

  綠色債券也是我國綠色金融主渠道,在“十四五”期間呈現市場規模快速擴大、品種齊全、發行成本優勢凸顯、信息披露逐步提升以及碳減排等環境效益顯著等特點。

  根據中央結算公司的中國綠色低碳轉型債券數據庫統計,“十四五”期間我國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邁上一個新臺階,從“十三五”期間年均2000余億元一舉增長至2021年的6000余億元,并在2021年至2024年間保持年均7500億元的發行規模。同期,綠色債券為更多市場主體提供融資渠道,發行人數量從2016年的35家增長至2024年的249家,發行只數增長9倍。

  此外,中央結算公司于9月30日發布的《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情況分析報告(2025年存續期)》顯示,我國境內公開發行的綠色債券存續數量和規模較上一年均有所上升。其中,貼標綠色債券21142只、19250.54億元,數量同比增加17.61%,規模同比增加13.26%。

  從環境效益看,上述綠色債券的發行預計每年可支持減排14138.97萬噸二氧化碳等,并節能1506.65萬噸、節水6374.17萬噸。

  多元綠色金融體系建立

  除了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十四五”期間我國綠色金融體系進一步豐富,綠色投資、綠色保險、綠色期貨、綠色租賃、碳金融產品等多層次市場蓬勃發展,成為綠色金融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

  可持續投資產品方面,綠色主題的基金、理財等產品日漸豐富。以公募基金為例,根據2024年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面向會員機構開展的自評估調查,53.8%的公募基金將綠色投資明文納入公司戰略;制度建設上,82.7%的公募基金已開展了綠色投資研究;綠色投資產品運作方面,76.9%的公募基金發行過以綠色投資為目標的產品。

  此外,綠色保險在“十四五”期間,經歷了從零散試點到體系建立的發展脈絡。

  2021年6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了《保險業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助推綠色發展藍皮書》;2022年越來越多的保險機構將綠色金融上升到戰略高度,這一年69家機構建立了綠色金融管理機制及工作小組;進入2023年,綠色保險產品服務多點開花,當年的綠色保險業務保費收入占行業保費的4.5%;2024年,全國首個綠色保險專項指導意見出臺,標志著綠色保險從零散試點到頂層設計的建立。

  “十四五”期間,碳金融創新實現了從零散產品到全面擴容的邁進。伴隨2021年全國碳市場的啟動,圍繞碳排放權的交易、投融資等活動,一系列碳金融工具紛紛涌現,如以碳質押貸款、碳債券為代表的碳融資產品,以碳配額為標的的遠期、期貨等碳金融衍生品,以低碳基金、綠色理財等為代表的支持碳市場工具等。

  轉型金融潮起

  “十四五”是我國綠色低碳轉型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

  臨近“十四五”收官,我國于9月宣布了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NDC)目標,即到2035年,中國全經濟范圍溫室氣體凈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爭做得更好。

  此前多家機構曾預測,要實現“雙碳”目標,未來幾十年的新增資金需求在百萬億元級別。此次新一輪NDC的提出,進一步對未來國內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滿足能源、工業等行業的低碳轉型所需的巨量資金需求。

  當前,在綠色金融蓬勃發展之際,轉型金融承接而來,兩者互為補充,均是可持續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綠色金融的重要補充,轉型金融側重于碳行業向低碳轉型。“十四五”期間的2024年是轉型金融的頂層設計出臺的關鍵年份。從《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再到《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頂層政策陸續出臺,為轉型金融指明方向,以助力高碳行業的有序轉型。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發文強調,轉型金融是可持續金融發展的下一個風口,或是未來綠色金融需要開拓的重點領域。未來支持高碳行業向低碳轉型的轉型融資量應該會超過服務“純綠”活動的融資量,因為我國“純綠”的經濟活動約占GDP的比重是10%,“不綠”的經濟活動約占90%,“不綠”的經濟活動要想變成零碳,就需要轉型金融支持。

  近日,興業銀行行長陳信健在出席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時表示,新階段的可持續金融,應把服務低碳轉型作為著力點。雖然我國綠色貸款、綠色債券都已位居全球第一,但在綠色投資、綠色資管、綠色保險等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尤其是服務于碳減排的很多金融創新數量較多,但規模不大,需要金融業繼續發力。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