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保盤查結果的準確性
企業怎樣才能做到溫室氣體盤查結果的準確并被其他機構或利益相關方認可呢?
要做到最終溫室氣體盤查結果的準確,首先就要確保前面所有工作的正確性,要正確確定組織邊界,正確識別排放源,正確收集活動水平數據,正確選擇排放因子,正確計算等。企業可結合溫室氣體盤查工作實際,建立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年度核算和報告的質量保證和文件存檔制度,包括:
1、建立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的規章制度,包括負責機構的人員、工作流程和內容、工作周期和時間節點等,指定專職人員負責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工作;
2、建立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源一覽表,分別選定合適的核算方法,形成文件并存檔;
3、建立健全的溫室氣體排放和能源消耗的臺賬記錄;
4、建立健全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參數的監測計劃,包括對活動數據的監測和對燃料低位發熱量等參數的監測;定期對計量器具、檢測設備和在線監測儀表進行維護管理,記錄存檔;
5、建立建全溫室氣體數據記錄管理體系,保存、維護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的文件和有關的數據資料,包括數據來源、數據獲取時間以及相關責任人等信息。企業可通過嚴格執行這些制訂的制度文件來確保整個溫室氣體盤查過程的準確性。
6、建立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內部審核制度,定期對溫室氣體排放數據進行交叉校驗,對可能產生的數據誤差風險進行識別,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如何使企業溫室氣體盤查結果被其他機構或利益相關方認可呢?簡單的提供企業年度溫室氣體排放數據肯定是不行的,企業需要按照
造紙和紙制品生產企業溫室氣體排放與報告指南中報告模板的要求,將報告主體的基本信息、溫室氣體排放量、活動水平及其來源和排放因子及其來源都做出詳細的說明。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企業溫室氣體盤查的相關性、完整性、一致性、準確性和透明性,也才能夠獲得其他機構或利益相關方的認可。
如何快捷有效的建立并完善以上體系?溫室氣體排放與企業能耗息息相關。2008年起國家就開始推行《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并要求重點用能單位建立能耗統計和監管體系。總體來說控排企業的劃定標準基本等于或略高于重點用能單位的劃定標準,也就是絕大部分的控排企業都是重點用能單位。因此企業可以在原有的能耗統計和監管體系上建立和系統化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監管系統。此外,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講由于財務結算年度和自然年度的不一致,存在不同數據記錄頻率、記錄方式和年度節點的巨大差異,這些都容易造成撰寫溫室氣體報告和報告核查時的困難或延時。因此,在識別出所有需要記錄的數據后,企業可以統一規劃相應數據的記錄方式、頻次、校驗方式等,以在后續年度中快捷、方便的完成核算和通過審查。
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014年12月10日正式發布適用于全國碳
市場建設的國家
碳交易管理辦法《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相信隨著相關法律
法規和技術標準的不斷完善,全國
碳市場全面啟動實施已指日可待。結合之前全國七個碳交易試點省市的相關規定,企業歷史溫室氣體排放水平是企業未來獲得配額的重要參考。因此,造紙和紙制品生產企業有必要按照《造紙和紙制品生產企業溫室氣體核查與報告指南》的要求,認真準確地對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進行盤查,以期未來能獲得合理的配額量。